- 概要
- 旅游
- 历史
- 地理
襄垣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的西麓,上党盆地之北。襄垣全境地形西北高而东南低,属半山丘陵地区,平均海拔在1000公尺左右,是内陆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东与黎城分界;西和沁县相连;南与潞城、长治郊区、屯留接壤;北和武乡为邻。全县东西长48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为1160平方公里。襄垣现辖8镇3乡,323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
襄垣历史悠久。在禹时代,襄垣属冀州之域;到虞舜时,为并州之地;春秋时归属黎国;战国初,赵、韩、魏三家分晋,襄垣始属韩国,后归赵国,因而历史上有 “古韩”之称。公元前260年,秦王龁攻赵,赵襄子筑城于甘水(今浊漳河)之北,因城系赵襄子所筑,故名“襄垣”。
襄垣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2500小时左右,年平均降雨量在55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9.7°C,全年无霜期一般为170天左右。
襄垣属海河流域,境内有浊漳河西源、南源、北源,三大干流和史水、郭水、郝水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数百条小溪,河流总长度为90.5公里。全县共有水库14 座,其中后湾水库为全县最大,是山西六大水库之一,总库容量9890万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7.8亿立方米。
襄垣物产丰富。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马铃薯、花生等。是省级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襄垣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锰、铜、锡、硫磺、石膏、云母、石英砂、石灰石、铝土矿、白云石、大理石、磁土等三十余种。其中煤、铁矿极为丰富。全县现有煤田450平方公里,煤田属沁水煤田,总储量75.8亿吨。
襄垣交通便利。太焦线过境37公里,国道208线、省道榆长线和太长高速公路纵贯全县南北。形成了高速路、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村三级公路为网络的公路交通体系。全县通车里程达到922公里,实现了公路村村通。
襄垣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古有八景,即:宝丰晴雪、狮山晚照、凉楼盛观、漳江春渡、市桥怀故、韩山独秀、仙堂旧隐、甘泉嗽玉。现仙堂山峰峦俊秀、森林茂密、风光秀丽、气候凉爽,通过不断改造,已成为全省有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同时凉楼和宝丰、后湾水库旅游区也初步得到了开发。历史上,曾涌现出张良、法显、刘龙、连楹等杰出人物。
襄垣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昔时有八大名胜景观,即:宝丰晴雪、狮山晚照、凉楼胜景、漳江春渡、市桥怀古、韩山独秀、仙堂旧隐、甘泉漱玉。现已恢复重建并对外开放的仙堂山景区,山势葱峻,丛林茂密,自然景色秀丽独特,古寺院依山而建,古朴典雅,别具一格。东晋高僧法显法师于此出家,碑载“东晋皇帝到此一游”,明朝兵部尚书刘龙曾于此刻苦攻读,是一个发古思幽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新开发的后湾水库旅游风景区,是集游乐与健身一体的天然浴场。
据考古证实,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栖息繁衍,东北阳、安宁、上王、五阳、陶家庄、南邯、西营等村及村落附近都有灰坑、石斧、骨器、绳纹陶片、器形鬲是等文物出土。经鉴定,为龙山(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距今4000多年。襄垣夏属冀州,商初属上党国,后并入黎国。西周复属上党国。春秋时期,周桓王二十一年(前699)地属鲁大夫党氏食邑,后被赤狄所夺,地归潞子婴儿国。周定王十三年(前594)晋景公灭赤狄,地归晋公族食邑。周敬王十二年(前508)行政区调整后,地属干阳。战国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归晋侯赵襄子领地。襄子筑城于甘水之北取名襄垣,亦曰毅垣。周安王姬骄二十六年(前376),韩、赵、魏三家分晋,韩首置上党郡,郡治襄垣城。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2),秦伐韩,割断上党与韩都联系,上党守冯亭以郡归赵,地又属赵。赵王迁十四年(前222),赵被秦灭,地归秦辖。
秦置襄垣县属上党郡。二世胡亥二年(前208)为战国七雄之余魏王豹所据。西汉新王莽始建国元年(9),改襄垣为上党亭。东汉光武建武元年(25),易亭为县,复称襄垣,属并州上党郡。东汉建武四年(28),属匈奴族郝散领地。西晋永嘉二年(308),刘琨迁都尉张倚领上党据襄垣,在城北12里(今堡底村一带)筑安民城。东晋咸和三年(328),为后赵石勒辖地。升平二年(358),上党郡治安民城,地属前燕。太和五年(370)苻坚灭燕,地属后秦。太元十一年(386),地归后燕。太元十九年(394),北魏割上党置襄垣郡,领屯留、长子、壶关、寄氏、乐阳五县。北魏泰常五年(420),废郡复县,属乡郡。北魏建义元年(528),复治襄垣郡,领五原、建义、刈陵、襄垣四县,属并州。北齐废郡为县。北周宣政元年(578)改襄垣为潞州,开皇三年(583)罢州。十六年(596)于襄垣置韩州,隋大业初罢州为县,届上党郡。唐武德初,复置韩州于襄垣,因漳水浸城,筑新城于甘水之南(今址)。领襄垣、铜辊、黎城、涉县、武乡等五县。贞观十七年(643)废韩州,以县属潞州。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地属梁。龙德三年(923)属五代唐。五代唐清泰三年(936)属五代晋。五代汉天福十二年(947)属五代汉。五代汉乾祜三年(950)属五代周。
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属隆德军,后属隆德府。靖康初,属金河东路潞州属县。至元八年(1271),废屯留县并入襄垣,为潞州辖县。至元十五年(1278)屯留、襄垣分置。明嘉靖八年(1529),襄垣属潞安府。清袭明制。
民国元年(1912),襄垣直属山西省,民国3年(1914),属冀宁道。民国6年(1917)废道归省。民国26年(1937),山西在省;县间设政治区(称行政专员公署)襄垣属第三政治区(政治区设沁县)辖县。民国29年(1940),属太行区第二办事处辖县。民国30年(1941)8月,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太行二专署辖县。民国35年(1946)6月归太行二专区辖县。民国37年(1948)9月,属华北人民政府太行二专区辖县。民国38年(1949)5月,属左权专区辖县。同年8月改属山西省长治专区辖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沿袭前制。1954年5月,属晋东南专区辖县。1958年9月,襄垣与沁县合并,改称襄沁县,后又与沁源合并,又称沁县。1959年Q月,三县分治,襄垣仍为晋东南专区属县。1985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襄垣改属长治市辖。
襄垣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昔时有八大名胜景观,即:宝丰晴雪、狮山晚照、凉楼胜景、漳江春渡、市桥怀古、韩山独秀、仙堂旧隐、甘泉漱玉。现已恢复重建并对外开放的仙堂山景区,山势葱峻,丛林茂密,自然景色秀丽独特,古寺院依山而建,古朴典雅,别具一格。东晋高僧法显法师于此出家,碑载“东晋皇帝到此一游”,明朝兵部尚书刘龙曾于此刻苦攻读,是一个发古思幽旅游度假的好去处。新开发的后湾水库旅游风景区,是集游乐与健身一体的天然浴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