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 公交车站 酒店 餐饮 医院 更多
手机版 欢迎使用8684!
  • 概要
  • 历史
  • 地理

  沁县地处省东南部,长治市北部,素有上党“北大门”之称。全县总面积1297平方公里,辖6镇7乡、306个行政村,总人口17.2万是革命老区。
  沁县历史悠久,自古即为人文荟萃之邑,中心辖治之所,有着“文化之乡”的美誉,是文明古县之一。沁县古称铜革是,建制于公元前593年,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春秋时为晋国羊舌氏食邑,西汉置铜革是县,隋属沁州所辖,唐归路州,宋、元为沁州治所,明、清为沁州,民国元年改沁州为沁县至今。  
  境内有省级文物4处,县级文物18处。县城二郎山,建有我国目前最大的民间北魏石刻陈列馆,馆内藏有北魏到北宋500多年间的以南涅水石刻为主的各类造像塔、单体造像及碑碣等民间石雕艺术珍品近千件,保存有春秋时期神纹士制品、清康熙皇帝笔书写的“千字文”碑刻等希世珍品。这个石刻馆被列为中华之最。 
  沁县座落在太行、太岳两大山间,境内丘陵起伏,四面群山环抱,山明水秀,气候温和,矿产资源贫乏,但自然资源丰富。
  沁县地处交通要道,太焦铁路、208国道并行纵贯全县南北,二沁铁路、沁涉公路横跨东西,交通极为便利。县城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宽直整齐,沁州路全长10华里,已经成为县城主轴和靓丽的景观。 
  沁县四面分别与襄垣、屯留、武乡、沁源接壤,位居长治市北五县中心;距省城太原130公里,距长治市72公里。周边四县矿产资源丰富,皆可为我所用。
  米中珍品“沁州黄”名闻遐迩,从明初到清末一直被列为皇宫贡品。1919年在巴拿马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荣膺小米之冠,此后一直盛名不衰。沁县南瓜以肉质肥美、营养丰富、香甜可口名扬三晋。核桃仁罐头是中国粮油进出口公司监制的出口产品。行销东南亚和欧美国家。芦笋罐头异军突起,正在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境内矿泉水富含钙、镁、硒、锶等矿物质和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其系列产品“杏仁奶”饮料、“唯思可达”饮料多次被评为国优、部优产品。
  县境处于太行山与太岳山之间,凤山左盘(太行余脉),牛山右护(太岳余脉),中为黄土丘陵及河川,平均海拔1000米。境内名山棋布:仙鹤清凉寺,北摩崖石刻“千佛崖”尚存;伏牛山古松参天,峰项有石窟山洞,雨来时洞中涌云,晴日登临可望长治;棋盘山主峰1748米,为县境最高峰,上有仙人弈棋胜迹,云梦山是春秋谷子修道隐息之地,古有白鹿出没,建有白鹿寺;皇后寨(海拔1550米),相传是汉武帝生素养为妃时为争宠夺贵,请术士望气择地、生子采王气之处,现在奉祠庙遗址;烂柯山为春秋程婴救赵氏孤儿隐居之地;紫金山山中石室 为隋末大儒王通读书处;安乐山建有法华寺:“寺藏两山间,松柏青葱赛仙境;面临幽壑里,云缭直人居”。二郎山石刻馆,神头垴休闲山庄,华山龙珠寺等景点与襄垣仙堂山旅游区、武乡太行山八路军纪念馆共同构成独特的三角旅游线路。
  沁县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间林地、山环水绕,河泉水库到处都是避暑消夏的胜地。境内四周环山,无客水流入,全为本地发源,是山西少有的富水区、净水地。县域泉水众多。较著名的有27处,不仅极具开发潜力,更是美化环境的源头活水。全县绿地、森林覆盖率达到30%,无论县城还是乡村,有山有水有绿洲,空气新鲜,环境洁净。具有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内水、电、路、电信及文化设施配套齐全。全县6镇7乡306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油)路,村村通电,村村通机动车。电信通讯与国际联网,调频广播和有线电视覆盖城乡。县内有中等师范学校1处,省级重点中学1所,普通中学8所,小学400多所,县级医院5所,乡级卫生院17所。是投资者置家兴业的理想之地。 
  沁县是块尚未开发的孕育着巨大的潜力的“处女地”!  
  沁县是块至今没有任何污染的洁净的“绿色园”!  
  沁县是块区位独特,地理优越,四通八达,具有后起发展优势的“热土”! 
   中共沁县县委、沁县人民政府为了吸引国内外的朋友,商家,一切有识之士来沁县投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如果您能来沁县投资,沁县县委、政府和全县人民将捧上满腔的真诚欢迎您!并一定要让您享受到:最优惠的政策。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为您“量身定做”优惠政策,您需要什么政策就给什么政策。土地可以低价出让或完全无偿使用,税收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全额返还(所得税),其它费用可以全部免掉,让您的投资成本最低,投资效益最高。 
  最宽松的环境。投资所需的外部环境,政府为您打造,基础配套设施,政府统筹解决。对投资项目和外商所办企业实行重点保护,封闭管理,真正体现“墙内的事企业办,墙外的事政府管”。 
  最全面的服务。县委、政府对来沁县投资的项目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确保手续最简,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并要跟踪服务,直到投产见效。同时还要为投资者的住房、户口、孩子入学入托等生活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外商的满足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

沁县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人类生息。公元前十一世纪,晋灭赤狄部后置铜革是邑,秦为铜革是县,北魏时属并州乡郡,隋初属上党郡,宋初建威胜军,元初称沁州,民国初年废州改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属太岳专署。1946年沁县解放,属晋东南地区行署领导,1985年市管县体制后隶属长治市。沁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沁县历史悠久,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自古为人文荟萃之邑 ,中心辖治之所, 境内有省级文物4处,县级文物18处,位于县城西南15 公里处的册村乡乌苏村,有战国时韩国别都阙与城遗址,县城南25公里处的故县镇村,是古铜革是县城遗址,村西的紫金山文中子石室,因随唐大儒王通在此培养出魏征、杜如晦、房玄龄、温大雅等八大国公而闻名,县城西30华里处的伏牛山龙泉神庙,曾以其规模宏大,气貌不凡而闻名三晋,城南二郎山上,建有我国目前最大的民间北魏石刻阵列馆,馆内藏有北魏到北宋500 年间的南涅水石刻为主的各类造像塔,单体造像及碑碣近千件,康熙皇帝御笔亲书《千字文》石刻被列为“中华之最”,陶渊明手书撃夤旁邮珨十二首玉石石刻全国闻名,目前以南涅水石刻馆、 徐村吴王典墓、太里羊舌氏三贤墓为龙头,康熙皇帝御书楼,漳河源头龙珠寺、华山相配套的人文游览区;以二郎山、西湖公园为主的黄土风景区,以小东岭八路军总部旧址,后沟新华日报旧址、烈士陵园、决死一纵队纪念馆为主的革命纪念旅游区已初步形成。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沁县就以出兵、出粮、出干部而著称。为了中华人民的解放事业沁县人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后代子孙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珍贵的精神财富。
  近日沁县县委、县政府做出一个具有大手笔的决策,即从2008年起全面启动实施把县城建成一座具有南国风韵而又独具特色的中国北方水城。

沁县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 年平均气温8.9℃,全年无霜期167天,沁县城市区域内空气质量达三级以上天气达300天,年平均降雨量为606mm,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典型农业县,也是全省的产粮大县之一,大部分地区农作物采用二年三熟制。